close

南亞大海嘯

南亞大海嘯形成的詳細原理(包括板塊運動 地震 海流方向)

同題目.............板塊的隱末帶...或是....地殼的移動等等
1.南亞強震海嘯發生後

科學界有說法指出

地球自轉受到影響。

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表根據強震偵測資料計算出受影響程度

包括地球形狀稍微沒那麼扁、平均北極偏移了數公分

一天時間也縮短了百萬分之二點六八秒。

NASA高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班哲明‧趙博士

以及噴射推進實驗室的葛林貝特和葛羅斯博士發表這些計算結果

地球的「平均北極」往東偏移了二點五公分

一天時間縮短百萬分之二點六八秒

地球的扁平率減少約一百億分之一個單位

也就是說地球比較沒那麼扁了。

不過NASA科學家說

有些改變是強震發生前就持續有的地球運動趨勢。

他們說

所有地震都會對地球自轉造成某些影響

只是這些影響通常都不容易被觀測到

任何涉及大規模運動的全球性事件都會影響地球自轉

從季節性氣候到開車。

這些研究學者定期計算地震對改變地球自轉的影響

包括一天時間的長度

和地球引力場的變化

也研究牽動北極偏移的「極動」。

NASA表示

這次地震是因為印度版塊與緬甸版塊的推擠

造成印度版塊滑落緬甸版塊下方

在震央西方、爪哇島南方的巽它海溝附近陷入地函。

*南亞大海嘯- 時間:2004 /12/ 26 南亞爆發強震海嘯 死亡人數:約十六萬人*據科學家推算

這次地震是因為印澳板塊往北移動才造成這麼大的海嘯!

*影響:震央所在地安達曼小島

也有2人喪生  

超過百人受傷強震發生1分鐘後

 孟加拉接著也發生規模7.36的地震

 而強震引發的海嘯

 在斯里蘭卡災情興風作浪

 襲擊周邊的一座地勢較低的小島

 造成島上原本就不穩固的建築全毀  

目前超過千人人死亡

 印度南岸也受到波及

 海嘯奪走超過500條人命  400名漁夫失蹤  排山倒海般的巨浪沖進斯里蘭卡東南部的雅拉國立野生動物園(Yala National  Park)足有3公里之遠。

這座斯里蘭卡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內有數以百計的野 生大象和數隻美洲豹生活在這裡。

*相關網站:http://webmail.ysps.tp.edu.tw/~hing/9313.2.6.htm 【裡面有一大堆的圖片跟南亞海嘯確切位子的圖片~】-------------------------------------------------------------------------------------------*另外幫你補充【海嘯】-的形成(不是特別介紹哪個海嘯) 由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

日本人稱海嘯為“津波”﹐意思是湧向灣內和海港的破壞性的大浪。

破壞性的地震海嘯﹐只在地震構造運動出現垂直斷層﹐震源深度小於20~50公里﹐而里氏震級大於 6.5的條件下才能發生。

沒有海底變形的地震衝擊或海底的彈性震動﹐可引起較弱的海嘯。

水下核爆炸也能產生人造海嘯。

常用的地震海嘯震級()是以里氏地震震級(M )為主要依據的。

日本學者飯田汲事曾提出海嘯的震級 與海嘯的能量和最大湧潮的高程的統計關係。

海嘯的能量大致為10~10爾格﹐一般為海嘯地震的能量的1~10%。

【形成

原理】海嘯是一種頻率介於潮波和湧浪之間的重力長波﹐其波長約為幾十至幾百公里﹐週期為2~200分﹐最常見的是2~40分。

傳播速度由確定(c 為傳播速度﹐g 為重力加速度﹐為海區深度)。

若取大洋平均深度為 4公里﹐週期為40分鐘﹐則相應的海嘯波的傳播速度為713公里/小時﹐波長為475公里。

許多學者認為﹐大洋中海嘯震源的水面最初昇高的幅度大致在1~2米之間。

雖然海嘯在沿岸會造成巨大的破壞﹐但在深海傳播時﹐由於波高和波長之比(波陡)甚小﹐週期較長﹐難以察覺到反常的現象。

海嘯的性質﹐主要取決於其源地的特性和幾何特徵﹑海底變形的大小﹑地震的持續時間和強度等因素。

【 分布】 世界上有記載的由大地震引起的海嘯﹐80%以上發生在太平洋地區。

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發生地震海嘯的集中區域。

海嘯主要分布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南部和西南部﹐夏威夷群島﹐中南美和北美。

受海嘯災害最重的是日本﹑智利﹑秘魯﹑夏威夷群島和阿留申群島沿岸。

中國是一個多地震國﹐但海嘯卻不多見。

其中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海嘯源地的海底斷層呈狹帶狀。

由於海中的山脊均是波導﹐而波導面上能量顯著集中處的波高特別大﹐所以能量輻射的方向性就表現得特別明顯。

在大陸架或海岸附近﹐海嘯在傳播過程中有相當多的能量被反射﹐稱為強反射﹔而在深海下的山脊和海底上的反射則屬弱反射。

如果水深和波長的比值遠大於水深的梯度﹐則不發生反射。

海嘯進入大陸架後﹐因深度急劇變淺﹐能量集中﹐引起振幅增大﹐並能誘發出以邊緣波形式傳播的一類長波(見陸架攔獲波)。

當海嘯進入灣內後﹐波高驟然增大﹐特別是在 V型(三角型或漏斗型)的灣口處更是如此。

這時灣頂的波高通常為海灣入口處的 3~4倍。

在U型海灣﹐灣頂的波高約為入口處的 2倍。

在袋狀的灣口﹐灣頂的波高可低於平均波高。

海嘯波在灣口和灣內反覆發生反射時﹐往往會誘發灣內海水的固有振動﹐使波高激增。

這時可出現波高為10~15米的大波和造成波峰倒捲﹐甚至發生水滴濺出海面的現象。

濺出的水珠有時可高達50米以上。

~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不完善請見諒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ye444011 的頭像
    toye444011

    網頁錯誤

    toye444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